行业乱象引发疑问,国际化校长需要什么背景和资质?
文 | 刘彬
过去十年,我国大量资本积极寻求快速进入民办学校行业机会,同时,众多上市传统企业寻求转型,投建国际学校成为热点,在资本狂潮推动下,国际学校数量激增。据新学说统计,截至2017年10月,全国范围内获得国际课程认证的国际学校共计734所。
然而,办学热潮引发部分人疯狂逐利,导致行业乱象丛生,非法办学、国际学校乱收费、利用虚假宣传进行招生以及雇佣“黑外教”等情况屡有发生。这引发了部分教育界人士对国际学校其它方面的疑问,例如,近日有读者在新学说微信后台留言:“怀疑某国际学校校长资质不过关,想了解合格的国际化校长需要具备哪些背景和资质。”
新学说记者就此话题先后采访了上海西外外国语学校创办人兼总校长林敏,北京耀中国际学校中方校长徐涛,海嘉国际双语学校总校长彭敬慈以及中黄国际教育集团总校长崔建社等多位资深国际化校长,并对国际化校长需要具备的背景和资质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林敏
上海西外外国语学校创办人兼总校长
上海市督学
复旦大学学士
英国利兹大学博士
林校长在国外读书工作二十年,曾担任过国外大学教授、博导、系主任及校长特别助理。十二年前辞去国外大学终身教职回国,从一块稻田办起了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十五年一贯制的寄宿制学校。现有中外师生五千多人。有着中西融合的国际化课程及多元的升学通道。十二年来,林敏校长结合自身中西教育及社会的经历体验,在基于本土文化社会的语境下,如何进行真正的"双语教学",跨文化的课程及课堂,有效及深度的学习,批判性思维及全球视野的素养生成,都是西外自主开发的国际化课程的关注点。西外坚持了十二年的国内外"行走课程"及"世界课堂",都是以问题及项目式的学习为主导,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力和人格力量的发展。
徐涛
北京耀中国际学校中方校长
徐涛校长在国际教育行业服务长达20年,从对外汉语教师,到中文语言和文化的的课程主管,直至成为一位华裔联席校长,和西方校长共同管理一所从幼儿园到大学预科的外籍人员子女入读的国际学校。徐校长在华裔联席校长的领导力岗位上已有近十年的管理经验。
她曾连续三年担任ACAMIS中文教师协会的主席,组织和领导了三届ACAMIS中文年会,并在ACAMIS的春季年会上成功领导了面向各国际学校中文主管的领导力工作坊。徐校长所服务的北京耀中国际学校和耀中教育机构,一直以提供优质的双语国际教育而著称。作为华裔联席校长,徐校长本人拥有丰富的IGCSE,A Level和IBDP的教学经验,她的经验不仅建设和丰富了北京耀中独特的双语课程,而且为国际课程校本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引领国际双语教程的发展,使北京耀中双语教学课程为业内的标杆。
彭敬慈
海嘉国际双语学校总校长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学士、硕士
香港大学教育文凭、高级教育文凭、博士
香港公开大学学位后工商管理文凭
彭敬慈博士是资深双语教育、教师及校长培训与国际课程专家。他从事教育事业近四十年,曾任前香港教育学院副校长、香港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创办人。在而立之年,便获得香港大学的博士学位并成为香港大学课程学系的高级讲师,开展教师教育的硕士班并组织港大教育学院的在职教师培训计划。
多年来彭博士从事教师发展、课程发展、素质保证、学校检讨、价值观培养及高阶思维的发展及研究工作。他也曾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文凭校外考官并参与博士的考核工作,带领专业团队为香港学校作外评检讨。彭博士曾任香港课程发展处总监、统筹幼儿园到高中的课程发展。他也曾任香港真道书院学术部主任及香港直资学校的校长。彭敬慈博士自2014年受聘海嘉国际双语学校,帮助学校主管全校学术事宜、带领老师用专业的方法主动地去设计课程与教学,提升素质。
崔建社
中黄国际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兼集团董事长助理
硕士研究生,国内国外双学历
原深圳东方英文书院院长
IBO(国际文凭)国际教育培训专家
IB学校授权专家
新西兰籍华人,资深国际教育专家、现任广州中黄国际教育集团总校长兼董事长助理(集团旗下七所学校),2013河南省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2013全国基础教育创新型校长,2016年、2017年全国十大最有影响力国际学校校长,IBO国际教育培训官、IB学校授权专家,中国教育部国际学校评估专家,原中南大学、广州大学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学者,新西兰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新西兰教育部、劳工部高级官员,曾创建深圳第一所IB国际学校、洛阳国际学校。
崔校长拥有数十年的国内、国外教学以及教育管理的经历(从学校到政府、从小学到大学、从国内到国外、从教学到管理)。历任过新西兰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新西兰国家教育部中小学管理、劳工部高级官员。代表新西兰国家教育部接待过包括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等国内多个高级教育代表团。崔校长在中西合璧教育、国际教育本土化,基础教育国际化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成功的实践经验。近年来,崔校长带领中黄的专业团队将国际化的教育品牌如IB课程有机地整合到国家义务教育基础阶段的课程体系之中,中黄的国际化课程已经被列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重点课题。
职业素养
1.具备教学经验和扎实的学科背景。林敏校长、徐涛校长以及彭敬慈校长认为不同的国际学校有各自的课程体系,有的采用IB体系课程,有的采用A-level体系课程,但无论采用哪种课程体系都不能照搬照抄,需要中外课程体系互相融合。校长在课程方面的专业性很重要,课程是一个学校本质的东西,它是根基,如果没有好的课程学校很难发展。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扎实的学科背景才能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才能更好地设计课程。
2.具备教育方面的管理经验。徐涛校长谈到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学校不同于管理公司,管理老师也不同于管理公司员工。国际化学校的教职人员及学生来自多元文化背景,管理难度较大。拥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对于拟定并实施学校战略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3.需要具备独特视角。徐涛校长认为“视角”一词常见于国际课程,它与创造力紧密相关。国际化校长具备独特视角有利于课程设计和完善工作。例如,中文课程中,站在全球化视角理解中国元素,将中国国情与世界格局结合在一起,去研究去讨论,课程会更加灵活且具有时代意义。同时,具备独特视角利于校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重要性。孩子都是多面的,校长要理解孩子的全面发展,否则可能会误读孩子的某种行为。
4.要不断学习,具有成长型思维。采访过程中,林敏、徐涛、彭敬慈和崔建社四位资深国际学校校长全都强调了不断学习以及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成长型思维是教育管理者必备职业素养。具备成长型思维,校长才能引领 学校,引领学习,帮孩子准备更好的未来。成长型思维需要不断探索和学习,不断适应新的变化,但它并不局限于此。徐涛校长强调成长型思维分为三个维度:第一要有目标。校长要发现学校真实的需要,树立正确的目标,理解教师的行为,为教师提供适合他们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设置适合学校创新的目标。第二是要多元和宽容,国际教育群体趋于多元化,校长对于多元和宽容需要有独特的解释和实践,这样在面对不同意见时,才知道换位思考。第三要有一个标准,需要看最终结果是否推动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学校应该有既定教育目标,其中包括评价指标,包括知识,包括学生品格。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评价结构应该是立体的,知识只是一个方面。学习是成长型思维的一部分,成长比学习的概念更广泛。
5.要有批判反省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崔建社校长、彭敬慈校长以及林敏校长都强调了批判反省能力。当前国际化学校有时候会存在两种极端情况,第一种是全盘引进,照搬照抄国外课程。第二种是要求西方老师西方课程完全跟着国内教育体系走。但是国际化教育应该是中外教育的融合。校长要学会批判反省,要能分辨出西方课程中哪些理念需要为我所用,中国传统课程中哪些内容需要不断改变和创新。林敏校长还强调实践操作也很重要,学校工作的重点是顶层设计,校长需要沉下心不断探索课程的整合和融合。批判反省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相辅相成。没有实践操作过程批判反省只会流于形式,批判反省建立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操作基础之上,才能在课堂里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知识教育背景
1.跨文化教育背景及流利双语能力。林敏校长认为国际化学校校长与传统校长相比,面临的挑战可能更大。中国国际化学校的校长最好应具备一定的双语及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化学校校长需要了解国内和国际,要了解国外课程,还要了解国外的学校特点、办学思路、社会生活和风俗文化,有国外生活和学习的经历很重要。拥有跨文化教育背景才更容易具备多元化思维,具备多元化思维才能将国际化教育理念更好地融入到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以及课程评估之中。同时,国际教育对英文有特殊要求,具备一定英语基础是具有扎实学科素养的前提,也是领导和管理团队的重要条件。
2.熟悉中国基础教育和国际教育品牌项目。崔建社校长认为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强制性要求也适用于部分国际化学校,学生亦需参加会考。中国的国际化教育需要传承我国文化精髓,国际学校校长要对国内教育了如指掌,驾轻就熟。需要熟知国家义务教育规定的所有内容,要有智慧有能力把二者有机融合,使其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同时,在中国体制下做国际教育,校长不能单纯引入国外课程,国际化教育必须拿到全球公认的国际教育品牌,校长必须要具备对国际教育品牌项目的理解能力,驾驭能力。土洋结合,融汇中西不是噱头,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研究。校长对于国际教育品牌项目不能一知半解,囫囵吞枣。
性格品质
1.国际化校长需要谦卑的态度。彭敬慈校长认为国际教育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行业内存在很多发展变化和创新,国外的教育变化非常大,例如STEAM的出现、课程评价系统更新等,校长需要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不断适应新的变化。
2.直面挑战,不怕犯错的态度。上世纪80年代,中国才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校,起初还是以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为主。进入20世纪,民办国际化学校和公立学校国际部才开始迅速壮大。林敏校长谈到我国国际学校历史较短,目前仍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西方教育本土化,以及中西融合课程对很多学校来说具备一定挑战,但是国际化教育在中国本就是一个没有终点的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国的国际化学校需要不断寻找合适的发展路径。做到西方教育本土化,甚至本土教育国际化,国际化校长需要直面挑战,不惧怕犯错。
3.做校长必须要有原则,有教育情怀。林敏校长和徐涛校长强调国际化校长需要是一位教育人,具有教育情怀;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任何一个学校,都应该是学生为大,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因为教育是为学生而办不是为校长而办,孩子是一切,是教育的所有。国际学校大大小小的决定,各种课程设计应以孩子为中心。
4.需要具备同理心。徐涛校长认为同理心需要换位思考、换位感受和换位行动。同理心与创新连在一起,创新基于理解、体谅和尊重,才会生出设计。对于教育来说,同理心更为重要。做校长,做课程都是如此。在多元文化中,要体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教育的理解,要帮助不同文化的人理解华裔背景的孩子对于国际人的目标追求。理解差异、支持教师成长,课程设计、教育创新都要从同理心出发。
5.包容和分享的能力。林敏校长谈到当前某些校长总会有非此即彼的想法,国际教育需要把中西方教育更好地融合。国际化教育不是单纯的“拿来主义”,不应照搬照抄。国际化课程具备局限性,它为母语为英语的孩子而设计,中外学生知识背景不同,语境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校长需要包容中外课程的缺陷,分享中外课程各自的优势,将二者有机融合并吸收消化,化作中国本土化的国际课程。
虽然国际学校在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代,但由于资本过多注入,市场自由竞争加剧,且缺乏政府科学的监督和引导机制,导致当前国际学校行业乱象丛生。作为国际学校的“掌舵人”,校长的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国际学校的发展思路,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也渗透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灵魂人物,校长在国际学校中肩负着校园建设、理念传递、精神引领和文化引领的重要任务。优秀的教育背景,卓越的性格品质以及过硬的职业素养是每一位国际学校校长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
”相关阅读